-
九龍灣抒懷①文/王柱民 暢游九龍灣,一灣一美景。 南依鼓山巍,北臥九條龍。 母子情相連,龍龍朝金鳳。 大壩截漳水,漾漾濟民情。 淙淙巖谷泉,甘甜又養生。 富含鋅離子,千米深斷層。 垂釣庫水旁,碧波楊柳青。② 魏陵何處尋,佐證有古井。 井旁有槐根,年輪千百層。 老樹發新枝,連理為雌雄。 早春玉蘭開,仲春櫻花紅。 餐飲八珍饈,酒醉山林風。 結伴清流游,尋夢在魏陵。 注:? 九龍灣——位于河北磁縣觀臺中清流村,為一生態園林風景區 庫——系指岳城水庫2024-08-30
-
雪她活潑可愛,她輕盈純潔,它是舞臺上的精靈,冬天的使者。它,就是雪。 我喜歡冬天,更愛雪 。雪象征著瀟灑飛揚,象征著對自由的渴望,象征著執著與堅定。正如魯迅筆下的雪,是對充滿著斗志的人生的贊美,是雨的升華,是雨所達不到的自由;毛主席的雪玄機無盡,卻又精辟真摯;徐志摩的雪是理想的心聲,是靈性的、快樂的!而我眼中的雪,是清幽的,是絲絲縷縷都醉人的。雪是冷的,但芳香是暖的,雪是精致的,但又是磅礴的;雪亦是熱情的呼喚,又是寧靜的思考。 我愛戀的雪啊!你什么時候可以再來到? 作者:河南省安陽市正一中學?? 彭珂潤 ???????????????????????????????? 輔導老師:徐敏2024-08-30
-
雪中石壕春王興舟《太行風土小記》選登 午時,天上飄來谷雨后的雪,雪很大,也很少見。本來這個時節是來賞梨花的,雪卻飛來湊熱鬧,紛紛揚揚伴著花瓣飛。雪下得時間久了,天上地上屋上樹上都潔白一片,真難辨得清何樹為雪,何樹是花了。 這里是下石壕村,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境內的太行山巔上,入村的路稱為折疊公路,層層疊疊,曲曲彎彎,村子不大,三十多戶人家散布在溝溝坎坎上,因為典型的山村風貌和奇美的山鄉風光,近年來成為旅游的熱點村落,聽村里人說近年來拍電視、搞攝影,寫詩畫畫的人來的很多,這我相信,要不這個僻壤山村怎會有旅游指示牌呢?前兩年,上面領導嫌村名土俗影響旅游,把這個岳姓村落改名“岳家寨”,誰知那有婉約味道的“下石壕村”,竟被豪氣沖天的“岳家寨”所取代,未免讓喜愛唐詩的人少了幾許想象。 春天的雪,大都喜歡在山巔集聚。初降時雪粒如豆,落到地上彈得老高,響聲清脆,音如裂帛,霧氣也伴雪而來,彌彌漫漫,閑適恬淡。這時村里村外杏花謝了,桃花落了,黃花也敗了,但梨花如簇,白得耀眼,開得哪里都是,整個村莊都被淹在梨花之中。朝方兄來過多次,在村頭老張家約好午飯,就在村里閑逛起來。春雪把村染亮了,薄薄的白雪和濃濃的梨花一齊把村子裝扮成了童話世界。在山田里一個農民在焚燒著枯枝敗葉,說是為了肥田,濃煙在雪霧里橫沖過去,一會兒就與雪與霧與山色融為一體了,雪花在火上轉眼又變為縷縷清霧而去。我第一次聽到如此肥田之法,豈亦是古老的習俗乎?山里的梯田在雪里輪廓更加清晰,石壘的田岸像彎曲的畫線愈發鮮明地呈現出來,讓這古老的山村有了線條之美。 雪越下越大,也越下越柔了,雪粒如梨花一樣也綻放飛揚起來,我和扶生弟,隨著朝方兄沿著村里的石徑小路旋上盤下,追著雪花滿村跑。建在崖邊和山上的房子渾石到底;石墻石頂石梁石柱像古堡一樣,險要而古樸,全用石頭造就的房屋前檐墻上,很多都鐫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已風蝕得辨不甚清,可見這些石屋歷經幾代已不可考了。一位村婦引我們去賞一張古桌,桌上青菜亂物雜陳一片,但木雕圖案卻清晰秀美,她也說不清古物從何代傳來,但知道是件寶貝,內蒙古一位商人多次要買這個古桌,她說興瞧不興買,硬是留存下來,說是要傳給遷徙到長治市的兒子,但她也心里沒底,不知此物能否永遠留在岳家手里。 下石壕村有眾多的風景,我們循著村里制作的指示路線圖,看了石板浴、觀景臺、古石階、老屋子,在幽深彎曲的小巷深處,有一棵聳立云霄,干粗冠大,幾人無法合抱的榔榆樹,旁有說明樹齡在千年之上,在歷史上幾次艱難關頭,用枝葉搭救過全村人的性命,因此村里歷代都奉之為神,樹身灰染紅黃,色澤古樸,樹皮可治病,滿樹遍布大小不等的凹痕,不知是自然脫落,還是人為索取所致,樹上系上了很多的紅布條,樹下還有一個小石廟,貌已斑駁,十分古老,可見他們的祖先早已與樹為伴,相敬如神了。就在這棵樹下,有兩間小石屋,門前掛著“八路軍藏金銀處”,在對面石屋的門內,一位老人端著碗邊吃邊給我解釋;“那些年打老日的時候,這屋里有兩個穿長袍馬褂的先生,藏著咱八路做炮造槍和日常開銷的金銀,在這里一住就是四五年,老日跑了,兩位先生才下了山”。我雖無從考證其真偽,但屬于太行山抗日根據地范圍的下石壕村,民風淳樸,此言定是不虛。 雪正起勁地下著,霧也不時從山崖深處涌來,讓我奇怪的是順著村道攀上躍下,有時竟然可以毫不費勁地行走在屋頂上,還能輕輕地從這個屋頂步到另一個屋上,如履平地,很多的桃杏、山楂和梨樹等都斜倚過屋頂,巧妙地構成天然的花景。朝方兄和扶生弟一次又一次驚呼著尋著了雪里怒放的桃花,掄起相機一個勁地咔嚓咔嚓,在這山村里,在這春雪里,在這綴滿鮮花的山上,我很想靜靜享受這天賜的靜謐和孤獨,于是我撐著朝方兄為攝影配色的紅傘,在山鄉濃郁的舊石屋間,在彎彎曲曲的石板巷里,在古老的磨坊旁,獨自穿來穿去地閑走,很想拾取些歷史不慎遺存下來的痕跡,心有期待又很愜意。這時雪落聲音重了起來,傘上忽有宛如小碎炮脆響的聲音連續傳來,敲擊著我的心弦,讓我陶醉在天地渾為一體的境界里,恍若坐禪般的感覺。一位午飯后的村民,斜倚著門框之上,叼著煙卷,懶洋洋地看著我們在雪里奔波,沒有打招呼,也沒有表情,像雕像一般,似乎眼前的風風雪雪花花草草,一切景色都與己無關一樣,漠然地看著前方。山頂有個長長的亭子,四面空空,看上去像南方的廊橋,它是在旅游旺季做餐廳用的,但此時臨亭觀景,卻得了個妙處,環顧左右可觀八面山色,閱春天深處雪里太行的雄渾和燦爛,讓人醉意綿綿啊! 這時村頭的老張,站著高處可著嗓子喊我們去吃飯,朝方和扶生過來拍拍我說:“吃飯去!”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顯然收獲已是瓶缽滿溢春色了,我卻像閑敲木魚一樣,雖雪花漫天紛飛,心里卻是空空如也。這讓我想起在官場上備受磨難之后的蘇東坡的那首詩:“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換長條香落雪。山城薄酒不堪歡,勸君且吸杯中月”。他把郁積心里的滿腹金剛之怨,在雪飛花開情景里也柔成菩薩心腸了。午飯時,我把飯碗放在院里的石桌上,讓雪花落在飯菜上,連雪和賞雪的心情一同吃進去,這時抬頭忽見墻上貼著佛家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偈語,我空空的心靈竟然充實起來......2024-08-30
-
辦公室風水布局1.辦公桌風水布局:座位不能正對大門 ??? 大門是正對著座位氣流是極不好,進出口的影響會導致人的思維絮亂,情緒不穩定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如不能移動可以在前面擺放屏風或者資料柜啟到隔斷的作用,如果能移動請將座位往旁邊移開。 ????2.辦公桌風水布局:不背門而坐 ??? 生氣和煞氣都是從大門出入,背對大門有不好氣流的沖擊且沒有依靠,基本辦公桌風水布局中都強調座位背靠著墻面,讓人潛意識中有依靠的感覺。如長期如此會讓員工在緊張的狀態中,導致思緒混亂的同時招小人。 ????3.辦公桌風水布局:前方開闊,后方靠墻 ??? 辦公桌風水布局時后方需要有墻面讓人感覺支持力、依靠感,在工作上也可行事穩當,后座空蕩則讓人心神不定、貴人不顯、立足感不強。辦公桌風水對于前方開闊是指在公司的前途開闊,如面對墻壁猶如被阻擋一般。 ????辦公桌風水擺設 ????1.辦公桌風水擺設:電器 ??? 現代辦公室配備的裝備越來越多,滿足了辦公人員的許多需求,冰箱、空調、電視機、電腦等等。辦公桌風水擺設中忌多種電器將辦公桌圍住,其中產生的巨大電磁波對身體和思維有很多影響。 ????2.辦公桌風水擺設:吊燈 ??? 辦公桌不要擺放在橫梁之下,會讓精神壓抑感極強如果選擇在橫梁上安裝吊燈無形中又給人的精神施壓,處理工作容易分神。同時吊燈如果在頭頂容易讓人頭暈、甚至會勁椎疼痛。 ????3.辦公桌風水擺設:環境 ??? 辦公環境影響空氣順暢,保持通風以及良好的辦公環境才能有好的事業運,煞氣滿滿的辦公室不會帶來好運隨之而來的是小人、身體健康損害、財運流失。可以放置綠色植物或者風水吉祥物來改善。 ??? 辦公桌風水可別小看它,辦公室就是除了家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如同我們第二個家。讓它在保持干凈的同時避免一些大忌,讓你的事業運和財運同在,有貴人鼎力相助。2024-08-30
-
中正之道的深遠意義下面我對“中正之道”進行解讀 “中正之道”在《易經》中反復提到,是易經在人道上倡導的一種思想,也是當代人趨吉避兇、和諧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 一、基本概念 從字面上解釋:“中”就是中間、中央、中心,任何事物都是在時空中運行,就它處的三維空間來說,它在中心、中間或中央;就它處的一維時間來說,它在某個時段的中間。這里指一個事物處在得當、適度、適中的位置上,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正” ,就是正常、正直、正確,任何事物運行狀態我們都可分成兩種相對立的是非狀態,凡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的行為準則的,就是統治階級的“正”,否則就是“不正 ”。 易經的“正”是指“符合自然規律”或“符合人的道德規范”,“道”就是軌道、位置、規則,“中正之道”,就是一個事物符合客觀自然規律,它有一個運行范圍,它又在這個運行范圍的中央軌道上運行。“正”就是它符合客觀規律,“中”就是它處在運行范圍的中間。對于人來說,就是指人在社會規范的程序層次上行事,它行事有一個許可范圍,它又處在這個范圍的中心。當然人道應當與天道一致,但有時也不一致,比如晚上,天道的法則就是休息,而有些人為社會利益,需要加班,符合人道,但卻不符合天道。易經倡導是天人合一,是“易”的最高境界。 二、易經中的“中正”位 在一個卦中,有內外卦,內卦第二位爻和外卦的第五位爻為居中,當第二位為陰爻時,是陰居陰位,為得位;當第五位爻為陽爻時,是陽居陽位,也為得位,這時第二位的陰爻和第五位的陽爻為居中得位,它們就是“中正之位”, 占筮得此情況,大吉。一般情況下,得位象征得道,符合客觀規律,是吉利的。失位象征失道,違反客觀規律,是兇險的,但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以互為轉化的。一般情況下,如不當位,但能得中,仍可吉利。 三、易經中的“中正之道”與儒家中“中庸”之道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這樣解釋中庸之道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一句話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謂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謂道”是說人們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們的善良的天性辦事情。“修道之謂教”是說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則去進行修治,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論述為人處世的普遍原則,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恰到好處,這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抓住事物的中心、核心、本質,對人來說,它的先天本性是善的(人具有天的善性),如何才能行善呢?就是要按“道”的要求行事,這個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所以我們處事時,就有“道”的約束,在一個可行的范圍內。不要超出這個范圍走極端,要恰到好處又各方兼顧。它不是折中主義,它的前提是遵道,要守規舉,同時有善,做到善、仁、誠、道(信、義)。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庸之道”,是從中正之道推演而來的,是一種思想,是人的處事哲學。 四、中正之道的深遠意義 ???? 第一,它是我們趨吉避兇、和諧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因為這樣行事就符合客觀自然規律,就能與天地保持一致,得到天地賦予的能量,避免天地之勢傷及自身,就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得到人們的贊同,就能順利。 第二,因為它有“正”,就是每個人的定位,這個“定位”是宇宙時空和社會給它的位,它在這個位上行事,做自已的應該做的事,就不影響別人的運行軌跡,這樣社會才有秩序。它有“中”,就個中,就是適中,它處于中心,外面就有保護層,它就有這個活動的空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就是四方八穩,有穩固性,就是“貞”,與天相通,與天一致,是“天人合一”的前提,“中”,有中,事物才有廣而大的范圍,才有較長的運轉周期,事物的生命存在就有相對穩固的時空。2024-08-30
-
如何把握“易”一、必須有“變”的觀念和理念。易就是“變”,宇宙世界沒有不變的,,人的思想、行為、身體在變,地球在變,星系在變。自然界在變,一切事物都在變。是跟隨自然而變,不是亂變,變則通,通則久,變了就行得通,通了才有生機,才能長久,沿著易理尋求自然法則,根據自然之變,選擇應對之策,這才算你入了易學之門。所以我們要倡導改革的理念,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才能創新,創新才能跟隨自然,與自然一道前進。 ??? 二、如何“變”?當你面對一個事物的時候,你要選擇一個應對方案或者一個辦法,這“選擇”就是變,你是如何變的,就是你對辦法(行為和觀念)的選擇而已,選擇的精髓就在于“趨利避害”。其實我們一生都在結合易理不斷選擇的過程,按照易理去選擇,就能達到“趨利避害”,否則就是“兇多利少”。辦大事要選吉日;讀書要選學校、選老師;結婚要選對象;出門要選不同的交通工具;買東西要選,沒有不選的,只是選項的多寡而已。易在我們身邊,其實“占卜”就是“選擇”,就是對事物的結果進行判斷選項。所以“變”要跟隨自然而“變”,符合自然法則。2024-08-30
-
解讀卦辭和爻辭的準則解讀卦辭和爻辭的準則 ????我們要知道每個卦的卦辭和爻辭就是對卦和爻的推演,離開卦象和爻處的時空位,就無法推演卦爻辭。所以我們解讀卦或爻時,切不可離開八卦的卦象和64卦中每卦的卦畫。而卦爻辭又是我們解卦的一把鑰匙。它們是一體的。而孔子及其弟子沒有對易經的經文作任何改動,只是把它引用到人事和社會方面來,意在反映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我之所以在這個卦這個爻時寫下讀易解易的要則,是因為我看了許多書和作者對此爻的多種解釋,它們都有自已的解讀方式,只要符合易理,符合全卦的中心,符合爻的特征,我們就不能去否定別人的,“易”本來就是“變”,是“與天地準”的;“易”本來就沒有說“對”和“錯”,對和錯是人加上去的,因為人有情感,它寫出來的和做出來的,都是它的思想的反映。“易”講的是客觀存在,它強調人的思想要與客觀存在一致,人要努力奮斗,去揭開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并“與天地準”,這就是《易經》的經文所倡導的,它也揭示出了事物演化的方程式。解讀卦辭和爻辭的準則就是“與天地準”,就是符合天道法則,符合客觀自然規律,符合人道法則,符合人類社會道德規范。 注:本文是作者在讀《易經》第二十七卦第二爻“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后寫的感語,并附在解讀此爻的后面。2024-08-30
-
陰陽學說是《內經》辨證思維的核心思想陰陽是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最初是具有樸素的直觀的兩個事物互相聯系,互相對立的具體事物間有正反兩個方向,如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事物運動向上升為陽,向下降為陰,古代思想家聯系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向,就利用陰陽的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個對立和互消長的物質勢力,而且這種現象存在一切事物當中具有普遍性。 ? ? ? 陰陽是一切事物發生的根源 ? ? 《周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者,即無形無體之物也,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確實存在,這里所指的“道”是一切萬物生生之道,如《道德經第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大宗師》也說:“夫道一生天生地”。由于世界的原始運動而有物,“物”的變化才產生陰陽兩端,是事物變化的開始。因此說“道”也是原始之氣的運動,至西周末年,伯陽父用陰陽活動解釋地震,《國語·周語上》:“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故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則肯定陰陽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此段老子對物生的觀點,他認為:“道”是在講述產生原初混沌之元氣,這原初元氣是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陰氣、陽氣以及和氣,和氣生出千差萬別的物質,萬物都是包含著陰和陽,陰陽混合適中,就生成新的和氣,說明陰陽是有物質基礎的,由天地自然規律“道”的變化而生兩種不同概念,并且還說明“道”運動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發展,二是轉化,即所謂“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之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認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有或無的統一,包括有某些樸素辯證因素,說明陰陽的原始本源為唯物的具有樸素辯證法因素的哲學范疇。中醫也是沿著唯物主義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在發展,因為《老子》是我國先秦諸子百家的重要典籍,老子本人相傳是春秋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與《黃帝內經》創始時期不遠,因此,《黃帝內經》受其影響是可以理解的,但《黃帝內經》之陰陽學說發展為系統性理論,而且與醫學緊密結合,不能以老子的陰陽簡說相推經驗。如《天道章》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2024-08-30
-
宇宙的概念1.宇宙的定義 ? ? 宇宙是廣袤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物質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于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 ? 2.宇宙的含義 ? ? 在漢語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宇宙”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宇”指的是一切的空間,包括東,南,西,北等一切地點,是無邊無際的;“宙”指的是一切的時間,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是無始無終的。 ? ?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并處于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多樣在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統一在于其物質。 ? ? 3.宇宙的形成 ? ?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么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瞬間產生巨大壓力,之后發生了大爆炸,這次大爆炸的反應原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量子物理。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去,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后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這種設想可以解釋我們目前所處宇宙時空中發生的事件和規律,但是也有很大的缺陷,這個質點為什么會爆炸?誰給它的能量?這個質點從何而來?2024-08-30
-
民俗文化的堅守 孤獨寂寞中綻放——龍泉抬閣(養在深閨人未識) 2017年12月2日農歷十月十五的上午,天公作美、又見蔚藍色的天空,一掃前些日的霧霾,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龍泉鎮一年一度最大的古廟會拉開了帷幕,擁有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龍泉村古廟會隆重登場,它吸引了周邊鄉鎮1萬余群眾參加,盛況空前、人山人海。 在廟會上,龍泉鎮舉辦了龍泉文化、旅游、敬老宣傳、土特產推介、物資交流大會;鑼鼓、腰鼓、背閣抬閣等大型民俗文化演出,給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奉上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廟會中的重頭戲,也是最出彩的、最富有當地特色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數大型文化民俗表演--龍泉抬閣,抬閣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于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為一身的漢族傳統民俗表演,是中原地區漢族人民春節社火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傳承至今的中原“抬閣”被譽為“華夏一奇”,在中華民俗和中國民間藝術領域影響甚廣,傳播全國。 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廟會中的一種游藝項目,在木質的四方形小閣里有兩三個人扮演戲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別人抬著走,故曰“抬閣”。上閣表演者多為兒童,兒童體輕,可減輕抬閣者負擔,而且上閣表演的孩子更易受人寵愛,“女孩上過裝,婆家不用相;男孩上過裝,媳婦隨便相”等俗語也說明這一點。閣上表演者為3-5名兒童,上閣兒童略施粉黛,面色粉紅,在架子上做出多種動作,并結合所扮演的角色和人物特點做出多種表情,活靈活現。抬閣上的小演員多為3-6歲的小孩子,要求身體健康,品行端正,扮相俊美。據說,上過閣的孩子一生都平安幸福,所以家長和孩子都以上閣為榮,但在帶給觀眾快樂的同時,上閣孩子的辛苦,也許只有孩子們自己最清楚。? “抬閣”演出時,閣前有鑼鼓或秧歌隊,鑼鼓聲聲中歡樂的秧歌扭起來,簇擁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抬閣”前行,十里八村的鄉親紛紛趕來觀看,場面蔚為壯觀。“背閣”與“抬閣”的共同點是有不同數量的小演員在道具上表演。制作巧妙、隱蔽,化妝和服裝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并配有鼓、镲、鐃、嗩吶伴奏。不同點是支撐小演員的底座不同,“背閣”是一個人背,“抬閣”是多人抬,集造型、雜技、彩扎、戲劇、音樂為一體,體現了高、難、險、美的特點。 “背閣”表演由兩部分組成,支撐者多為青壯年,身負一個制好的鐵支架,在身上綁牢,根據節目內容,選擇以鮮花、瓜果、禽魚、器皿、兵器等裝飾鐵架,以假亂真,給人以錯覺。“背閣抬閣”是地域特色十分鮮明的民間藝術,集中體現民間舞蹈的基本特征,反應了人們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美的理論,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有一定的文化和傳承價值,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人民政府? 趙璞)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