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水韻風痕讀博友“水韻風痕”的《心田留與子孫耕》一書中的幾段選文,受益匪淺,回味雋永。“大道似水,歲月如風”,故名“水韻風痕”,名字起得亦頗具文采,且寓意深邃。大有傳經頌道,足跡長駐之情懷,大有與日月同輝,與天地永恒之氣慨。情無禁,意難收,賦詩一首: 大道神韻耕心田,風水圣痕留子孫。 經天緯地千秋業,錦繡文章萬年春。 世事洞明光日月,人情練達照古今。 鐘鼓饌玉何足貴,傳經頌道育后人。2021-04-16
-
樊國昌讀《心田留與子孫耕》有感2016年4月18日,樊國昌在朋友處偶遇房國東,當他知道這就是《心田留與子孫耕》作者時,非常興奮,他說剛剛讀過姜姐推薦給她的這部“家訓”,感到特別好。隨即主動把一首詩贈給作者—— 讀房國東“爺爺給孫兒的私房話” 樊國昌 心田留給子孫耕,承前啟后寄深情。 字字句句旨高遠,方方面面意寓濃。 教化養成驚拍案,語重心長震欲聾。 男女老少爭相閱,傳世家訓道德經。2021-04-16
-
王惠英36首讀《心田留與子孫耕》后感言詩(選摘)《心田留與子孫耕》作者:《心田留與子孫耕》問世以來,先后收到許多讀者寫來的感言。其中,龍江縣郵電局退休的老書記王惠英先生,竟然針對書中36篇文章,寫了36首詩,還打印出來,訂成小冊子送給作者,表示對這本書的褒揚和肯定—— 王惠英:飽讀國東近作《心田留與子孫耕》,作者以自身體驗為借鑒,提煉了人生閱歷之精華。發自于心底的肺腑之言,字字句句如春風化雨潤澤心田,如鏗鏘重錘打動心靈,嚼其文品其味回味綿長。用其“經”行其“道”獲益匪淺。 此作可謂幼有所教的治本之舉,長有所業的勵志之作,作者雖小試,可見一斑。 讀后,頓開茅塞,感悟頗豐。拙筆略表一二,不成其文,深感愚逾古稀自愧不如花甲,借此謹表敬意。 附其中一篇:2021-04-14
-
李學利|啟迪后輩耕心田——讀房國東家訓集《心田留與子孫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作家房國東的隨筆集《心田留與子孫耕》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一位老人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給孫子檢點自己的人生,講自己的故事。作者以“家書”“家訓”的方式與晚輩進行心靈對話,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立”“自強”“愛國”等要素,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勉勵后人以“勤奮”為根本,以“成才”為目標,成長為國家的棟梁。全書語言樸實真摯,筆觸殷切動人,是一部砥礪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讀物。 著書立說家訓傳,啟迪后輩耕心田。 慈悲行善廣積德,愛國敬老忠孝全。 厚道為人福壽長,勤讀繼世吉祥遠。 仁賢子孫承大業,尊崇核心價值觀。2021-04-14
-
蔡詩華|忠厚傳家詩書遠——品房國東家訓集《心田留與子孫耕》家訓集《心田留與子孫耕》是黑龍江作家房國東的第一部作品,被譽為“當代傳世家訓”。作家以“家書”“家訓”的形式與晚輩進行心靈對話,勉勵后人要“熟讀精思”,“慎擇篤行”,以“勤奮”為根本,以“成才”為目標。全書由“崇尚節儉”、“懂得謙卑”、“自勝者強”、“愛國情懷”等36個部分組成。語言樸實真摯,筆觸殷切動人,是一部砥礪青年成才的優秀家庭教育讀物。 高級動物千萬年,社會細胞血脈牽。 帝王將相圣旨冷,下里巴人泥土暖。 日月星辰黑白度,忠厚傳家詩書遠。 壽比南岳吉祥多,福如東海子孫賢。2021-04-14
-
張建民:賞讀《心田留與子孫耕》卷展瑯嬛賞玉瓊,修德養智匯心晶。 柏廬面后遺家訓,文正遙空寄雁嚀。 對雪寒窗舒暖日,臨霜冷壁化清風。 滄桑淬煉得真諦,刀筆雕成累市功。2021-04-12
-
我眼中的盧小夫|土竅鳳我眼中的盧小夫 一一從盧小夫散文集《待到梨花落》說起 作者|土竅鳳 三月份收到盧小夫的散文集《待到梨花落》。這一本書從南方的湖南平江穿越三千七百多公里落在北方的新疆奎屯市,這不僅僅是一本書,一本散文集,它是一個南方的朋友寄給北方朋友的迎春禮物,是一份厚實的,沉甸甸的文學情誼。 我可以很坦白地說,我很愛他這個一身才華,灑墨便成文的作家盧小夫。這也是我圈里許多網友很關心,非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關于盧小夫和他的文學,借此文給大家稍微透露一下,朋友們都豎起耳朵。 他是我的一個微友,從未謀面,也許這一生也無緣謀面,甚至沒有一次視頻對話,一次語音聊天。我們的交流只有文字,是文字讓我們成了微信里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 在我眼里盧小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文學新秀,更是一位熱愛生活,思想敏捷,積極向上,熱心待人,善于思考,有追求,有抱負的文學志士。當然他和我們一樣也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感情,有思想的普通人。就是這么一位普通人領導著一個規模宏大的南國文學社,把公益文學做得風生水起。影響力波及全國各地。 和盧小夫初次打交道,是我進南國文學社后的第三個月,他是南國文學社社長,在編委群見的他。那一天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一個字“兇”,因為當時一進去就看到他正在很嚴厲的訓人,那氣勢讓我惶恐不安,便連滾帶爬地從編委群逃了出來,給你說你也許不信,當時我一路跑還一路回頭看呢,似乎跑得慢了他會連帶著揪住我的小辮子! 但我不死心,從此著力研究他這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讓從來不怯場的草兒如此膽怯。于是通過朋友要了他的微信名片,加朋友。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發了邀請,他居然當時就通過了,真讓人感到意外,心想,這人起碼沒有什么架子的,該是平易近人的那一種。 添加朋友后,我先打得招呼:“你好!你是這條船上的船老大嗎?” “是,但一條船的航行要靠大家!”停了一會他又說,“你怎么會這么問?我這船可不是賊船……” “哈哈哈”,我心里暗笑,你看,他是不是很像個老實本分的書生,但一兩句話,便知他的洞察力很強,人一定很聰明! 之后,是我很自然地去看了他朋友圈的。《去漢中說漢》就是從他朋友圈里看到的,,也是我讀到盧小夫的第一篇文章。人們常說,了解一個文人,要從他的文字入手,因為一個文人的文字是他心靈的窗口,虛情假意是寫不出好文章的,而通過《去漢中說漢》這篇文章,就知道這個叫盧小夫的作者有多么愛他的國家和民族。此文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城池可奪,人民可奪,但有誰奪得走我們的漢字漢語?! 盧小夫的文章,寫得非常投入,那是傾注了滿腔熱血才凝煉成字,揮筆成文的精華之作。平淡的語氣隱含著排山倒海似的思想感情的波瀾。用詞精準,文章非常有感染力,入則聞其聲,出則回其味。比如在《南寧烏龍行》中有一句“一波波的熱浪,一陣陣的噪音襲來,我的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驚訝,無奈和無助……我明白了,已到人間,我熟悉透了的人間”。聊聊幾句,便交織出作者此時的精神狀態和渴望身處象藍天一樣干凈的環境的心情。而且語言詼趣,讀過之后,印象極深。還有《走在拉薩》開頭有“伸手可以撫摸到山峰,呼吸可以吞吐白云,抬頭就是云蒸霞蔚的天堂,俯首只見壯觀湛藍的圣湖……”他有詩人所具備的空間想象力,讀了這樣的文字,還有誰不向往那個遠在天邊的天堂一一一拉薩呢?還有一句“門環,早被人們摸出了靈性,不停地撞擊著歷史,撞開遙遠的記憶”。這里有一個詞“撞”用得妙極了,這樣的描寫,這樣別具一格的精準表達,怎么能不讓人忘情地在文中留戀忘返呢?這些富含磁性的文字會把讀者帶進一個又一個神筆精工畫面。似乎跟著作者一起在拉薩街頭,伸手去摸那個代表著藏區古老文化的門環。這種寫法似乎是盧小夫的獨創,很難模仿得來的。在他的散文《汨江行》,《從黃河邊上撿回一塊石頭》等等諸多的文章中都可以看見。 讀他的文章,看似平常的文字里,卻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文學的那一份赤誠情懷,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從讀盧小夫的第一篇散文開始,我就像著了魔似的喜歡上他的文章,每篇必讀。他的散文無論抒情的,記事的,還是游記都那么精彩絕倫,從文中可以看到他的歷史,地理等各類知識是多么豐富,用“博學”這個詞來形容是一點不為過的。 盧小夫不但散文寫得好,詩和小說都是出類拔萃的,新詩與古詩詞樣樣都精!我都懷疑他那個不大的腦殼里是否容納了一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不然他的文章怎么會是取之不盡的文墨寶庫,我想象不出一個人一生要讀多少書才能集才華于一身,要經歷多少事才能寫出那么多思想內涵高深,寫作技巧絕妙,叫人讀罷拍案叫好的佳作!他的文章最難得的也是文中富含的思想性,他在《有請春天》中這樣寫道:“林子里,只留一種鳥兒的歌聲,這個林子遲早會寂寞,只許一線陽光照進,這個林子遲早會消失。”是啊,世界這么大,林子這么深,怎么可以只允許一種鳥的聲音呢?因為文中有了思想,所以他的文字是活的,是一個個靈魂閃光的載體,特別是他的游記。 我經常會讀到別人寫的游記,多平鋪直敘,似乎看一本流水賬,看完了腦子里也是一片混亂,碰上陳詞濫調之類的,多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但是讀盧小夫的游記卻不一樣,象游一處從未涉足的景區,看了上一個,就想看下一個。就像他在《別了,土樓》開頭寫的那樣“進去了,就不想離開!”而我更深的體會是,每讀完一篇,總覺得有什么地方忽略了,還得再讀一遍!就像從一個風景區出來,沒有涉足的地方總想回去看上一眼,因此,他的文章我要看上好幾遍方可盡興。 自從讀了盧小夫的第一篇散文之后,他的文章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在網上每篇都要讀上幾遍,但是當我收到他寄來的新書《待到梨花落》時,還是打開書就一頭扎了進去,濃濃的墨香味從書中散發出來,摸著實實在在文字,一篇文章至少再連讀兩遍,文中每個段落乃至每個詞都讓人心潮澎湃,讀到精彩的地方,就拿起筆把詞,句,段勾出來,我覺得這種閱讀的感覺和效果,是在手機上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他的文字出自他的內心,那里是一個春光爛漫,風景宜人的感情世界,空氣溫暖而祥和,有鮮艷的花,有油綠的草,有歡樂的鳥語,有清清的小溪,有細細的雨絲,也有迎面撲過來的朵朵浪花! 打開《待到梨花落》,從葉落紛紛中撿拾人間美好的愛情片段。我最驚奇的是在《踏雪思梅》中有一句“那時,我問過你:冷嗎?你說,不冷。”這分明是我前兩年寫在詩里的一句話,而且,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怎么會在這里出現呢?是碰巧了嗎?還是心有靈犀,我能想到的句子,他也能想到?我不得而知,只能盡力展開想象去胡亂猜!接著試圖畫出那幾瓣落在青草之上,一身冰清玉潔,爭春而不爭寵的梨花來。翻一頁,又情不自禁地在初冬的銀杏樹下悲秋,聽著一片片落葉凋零的聲音長吁短嘆,展開一葉茶的芬芳,研讀有請春天,“大地的凍與暖,封與開,未與來,它都在那里,一寸未動。風還是那風,雨還是那雨!”是啊!“你恨也罷,愛也罷,冬已矣,春正好”。春正好,也免不了倒春寒的,正如下一頁茶樓里嚶嚶咽咽被貪得無厭的人泡盡最后一滴甘露的《茶之淚》!與那《四月的飛花》,《初冬的雨》一樣有著鮮明的主題。而那些如草原上青草一樣多的夢,灑向人間,在《青棵》里發芽,在《落櫻》里繽紛……而我,在這個久雨初晴的午后,正一頁一頁翻閱著這一本從千里之外的南方寄到我北方的散文集,和每一個文字打個招呼,和每一個段落寒暄寒喧,和每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握握手,感受這些象詩一樣的文章獨特的韻味。 《待到梨花落》除了精妙絕倫的抒情散文,山水游記,身邊瑣事,情系家鄉之外,還有最后的父母篇也非常感人,尤其《父親的眼淚》和《煤油燈下的媽媽》這兩篇文章,不能用簡單的佳作二字形容。看這兩篇文章時,我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那些文字揪得我的心一陣陣發疼,那些揪心的文字都是作者對父母的拳拳之心!這些文字,讓我不由得想到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我們要趁父母還健在,要多陪陪他們,要盡力替他們去完成他們想要達成的心愿! 盧小夫的文章,激起了我冷落多年的寫作欲,這也是我認識盧小夫最大的收獲。有他的文章引導,我雖然很忙,但一有空就自覺地開筆寫!寫好了就讓他幫忙看一下,把把關,我知道他作為一社之長,一定很忙,但每次他還是很準確地說出我文中的缺陷,并且很認真的教我如何把控尺度,如何精剪細裁,做到主次分明。 我已經棄文多年,筆頭生銹。在他的啟發和引導下,寫的東西總算找回了當年的自信,起碼有了示人以目的勇氣。 在南國文學社,盧小夫,他是我的領導,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文學路上的導師。他的智慧超群,性格豁達,善良,率直,真誠,社會閱歷豐富,博學多才……身上很多的閃光點讓我欽佩之至。 當然,作為一個人,缺點是不可避免的。他最突出的缺點就是和我一樣的沒心眼,一樣的率真,一樣的直!大概因為性格有幾分相似吧,我和盧小夫也會經常吵架,我總覺得我們應該是上輩子沒有吵夠架的兄妹,這輩子接著來吵了;但他一直讓著我,遷就我的壞脾氣,糾正我的錯誤,讓我在自己熱愛的文學天地健康成長! 我很愛這個盧小夫,相愛我的每一個朋友,更愛他寫的那些華光耀眼的文章。 作 者 簡 介 土竅鳳,新疆奎屯市人,熱愛文學,作品以詩歌,散文為主,多見于《今日頭條》《南國紅豆詩刊》《西散南國文學》和《溫馨微語》等各大網絡平臺。在全國第二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中,詩歌《 麥收》榮獲三等獎。南國文學社新疆伊犁州分社社長,《南國文學紅豆詩刊編委》南國文學推廣宣傳部副主任。2021-04-11
-
賞讀盧曉夫社長《古詩詞集錦》賞讀盧曉夫社長《古詩詞集錦》 作者 / 夏桐柏 曉夫社長發表在平臺上的《古詩詞集錦》,我拜讀之余,唯感老師竟集散文、詩詞、小說等文創大家于大成一身,真乃文壇鼎鼎才俊!我等有幸鸞集麾下,實乃盛逢其昌矣。 我與盧社長原本素不相識,只緣于去年南國文學社在重慶舉辦第二屆酈道元全國文學征文大賽頒獎典禮,才在會上有幸認識并結識了這位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一身頗有唐宋騷人墨客之風的湖湘才子。他是兼職數家文創社團的負責人。 盧老師一口濃厚的湖南口音,兩眼炯炯有神,一副儒雅氣質盡顯于并不喜侈言高談的雅士性情,他溫仁隨和與各地文友交談,從無傲驕的神情。 我在組委會組織的會后采風活動中,曾與盧老師在磁器口古鎮街道上相遇,于后面一路結伴同行,我們游走巷弄,訪憩茶社,依景拍照。當尋覽至汪精衛衣冠冢,盧老師興致盎然,與我談興尤顯親和,竟些無生疏、拿捏之感。足見此位大家為人灑脫,和厚待人的平易之情。 盧老師除了和別人一樣有著繁雜的事務,南國文學社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主導,但老師依然筆耕不輟,出版了散文、小說文學專著,還常常撰寫詩文,飛文染翰的風采更顯風流蘊籍。 今拜讀盧老師《集錦》展詩,乃油生感嘆,這位三棲作家還真名不虛傳哩。讀《古詩詞集錦》,其律詩部分此次集集有14首,概有詠景詩9首;賀詩1首;和詩、省詩2首;挽詩、泣詩2首。其情悠悠,其勢浩浩;其意切切,其脈炙炙;其心綿綿,其言殷殷。吟景詠贊,動人情懷;慟遠情長,感人肺腑!真蘊籍沉郁,古風昭昭!辭華義麗,律韻悠悠! 捧讀詩作,尤感盧老師生花之筆不凡,金辭銀句疊出,興之致,現乃摘錄如下:“芙蕖綻笑含朝露,楓樹疏光漏夜霜”;“一池碧水釀芳春,蕩漾燈光藕吐新”;“盞盞荷燈歸去晚,層層愿望未來長”;“朽木塘邊楓作榻,烏鴉巢穴雨敲更”;“青樟疏冷月,杏樹透寒光”;“冰封范水傷筋肉,雪落長城凍嶺南”;“朵朵晶晶噙淚水,層層素素泛思波”;“南山幸慰蒼山綠,紅豆生來念最長”;“西窗猶待舊人去,我陷孤城不夜燈”;彩虹可渡離人愿,又是一年望隔屏”;“一樓明月今歸我,只有蛙鳴和我聲”;“桃紅柳綠無常聚,花落從來不饒人”;“得來詩句千千里,怎寄嚶嚶傳友鳴”。 細閱律詩,《晚眺周公塘》第一首之首聯句“日落江河夕照長”,猶具王維詩“長河落日圓”的意境,其句蘊籍了一幅夕陽斜江,水天赤色的壯麗畫面,緊接著作者以其身居洞庭湖畔,卻毋忘故水汨羅江的夢戀情感,而將河塘意象化,以“恩波源遠涌蓮塘”由景生情,思維跳躍式地引出了尾聯句“庭湖水淺羅江接”,從而將一家百年之際遇,聯結上中華百年來的苦難和奮起,完成了以景抒意的家國情懷,以詩言志:“不死龍魂萬丈光”!而頷聯句“芙蕖綻笑含朝露,楓樹疏光漏夜霜”則彰顯了詩作于景物描繪的獨到眼光和遣詞用字的生花才華,一個“含”字,一個“漏”字,讓荷蓮與朝露的碧之白、楓樹偕夜霜的紅與蒼,一下子就靈動起來了,乃是此首詩中的點睛之精句!而像這般的精彩詩句在下面的律詩中更是層出不窮。如“青樟疏冷月,杏樹透寒光”、“朵朵晶晶噙淚水,層層素素泛思波”、“南山幸慰蒼山綠,紅豆生來念最長”等等,不僅聯句對仗工整,且詩句更是配搭出了鮮明的對比具象特色,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物情感色彩,讀后,回味無窮…… 至于品讀老師《集錦》的鳳詞,計有22篇,涉古詞牌13個。想中華古詩詞源遠流長,博淵繁昌,豪放詞,婉約詞,卷重浩瀚,詞牌更是琳瑯滿目。唯社長于此一《集錦》中,即就涵括了十數個古詞牌,足見老師深悉古詞之精髓,熟嫻古詞之韻格;韻句之精湛,吟詞之美妙。豪放氣勢之雄渾壯闊,婉約柔膩之繾綣纏綿,詼諧幽默之忍俊不禁,戚憂傷憫之雨愁煙恨。真正乃古詞填寫之新杰,古格律韻之高匠! 在這填創的22篇宋詞牌詞文中,其精彩華段屢現,于吟詠時竟也融情于景義不出,現摘錄見之以彩: “萬里長江,洞庭斷腸,青波渺茫。擠云天海闊,駭濤形藏。”(《沁園春·游三峽》) “青嫩草,萋萋住。山倒映,思如絮。宛在水中坻,紛紛煙雨。”(《滿江紅·踏春》) “我才入夢換人間。勁風堅,壓山巔。素裹銀裝,一夜染天邊。”“河山萬里并成肩。雪為箋,筆風前。傾盡九霄書大地,春不遠,蘊詩篇。”(《江城子·雪》) “濕漉路邊落葉,未知幾日飄零。空杯無酒醉長亭,且把笙歌細聽。”(《西江月·中秋》) “牛吃小草還能綠。白了明年續。世間常見昧良心,從此真真假假度光陰。”(《虞美人·理發》) “昨夜驚雷響過,枝干雨滴長流。長江傳訊洞庭愁。艷陽差幾步,青色煥梢頭。(《臨江仙·大年肺炎又連雨》) “疫壓心頭連細雨,禁足半月無成。江山如畫鶴零丁。還需多久,戶外放歌聲。”(《臨江仙·病疫庚子春》) “柳枝楚楚,直向深秋處。盡是飄飄無去阻,把盞能消幾許。”(《清平樂·柳》) “猶憶那年花對雪,卿卿醉我河濱。想時光應有前因。梅花一朵,暗地許新春。”(《臨江仙·折青》) “影在杯中搖曳,月隨秋水浮萍”(《清平樂·柳》) “枝頭花燦,隔了三千萬。空對花開心生亂,且把紅顏相喚。”(《清平樂·隔屏觀花》) “一夜瘟神臨江漢,長江萬里烏云卷。但聽樓臺盆敲爛,誰哭喚?空巷深處人民盼。”(《漁家傲·送瘟神》) “何日送瘟神?數到春分。春分又是雨紛紛。昨日盼期今不盼,已作離人。”(《浪淘沙令·哀故人于疫期死不逢時也》) “不開口,不開口。陰陽兩隔牽冰手。寒風烈,撕心急。網名還在,卻無信息。憶、憶、憶。(《釵頭鳳·吊忘年之交》) “去日天天數,排排遠雁愁。望穿煙雨隔洋洲。……夢里聽潮頭。”(《喝火令·相望》) “靜坐孤燈亮,蛙鳴夜色深。此情難寄透光淋。別過兩寬分道,心忘眼追尋。”(《喝火令·靜坐觀夜雨》) “青秀發,染霜塵,梨花帶雨霧紛紛。別時花艷今逢瘦,柳絮隨風何處村。”(《鷓鴣天·同學聚會論班花》) “思始祖,凜乾坤。浩然正氣小閹臣。何時再現楨干士,拂去秋波洗舊塵。”(《鷓鴣天·秋夜讀盧植生平有感》) “半夜易秋寒,冷我巴山。層林盡染怒沖冠。滾滾長江難挽住,寄望楨干。”(《浪淘沙令·秋感》) 錄詞至此,每一句都是那么精湛、優美,讓人百吟不厭。第一篇《沁園春·游三峽》,詞云:“萬里長江,洞庭斷腸,青波渺茫。擠云天海闊,駭濤形藏。”這一闋讀下來,我怎么都感覺融有蘇軾《新灘》詩“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聯句的意象。作者開篇“萬里長江,洞庭斷腸,青波渺茫”,聊聊三句總概全局。隨后因景自然帶出了自己的思想。作者岳陽人,以洞庭代指自己,屬情理之中,以洞庭湖水流至長江終止的事實來寓意“斷腸”,這既是現實意義上的斷腸,又何曾不是作者向往、追求、思慕的斷腸?!我也是生長在長江邊上,雖長江平素有“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之靚麗景觀,但滾滾江水也有濁浪排空,檣傾楫摧之洪禍。作者隨后來了一個“擠”字,簡直是妙到極致了!云天海闊怎么又要去擠呢?這云天海闊應是作者的理想吧,是作者追求向往之地吧!行文至此,作者馬上又開始細描起了長江上的壯觀景致了——“云天海闊,駭濤形藏,山巒嶂疊,峽谷流長……逆水行舟,夔門絕壁”當這些長江特有的景致盡在眼前的時候,作者的思緒也已如放韁之馬飛越奔馳開來了:他聯想到了三國時期英雄氣短的周瑜——悵望周郎弓未張。思緒已打開,無法停下,作者因訪游了長江之中的白帝城,便想到劉備托孤的故事,他用獨到的視角發出了千古的慨嘆——英雄嘆,恨江山難托,白帝城墻。才一闋詞,包含了豐富的信息量,景與情,史與思,循環穿插,非大家手筆,真難以做到如此縱橫捭闔! 對于長江,我是深有感觸的。讀到了盧老師的這首詞,更感此闋詞句不僅形象地描繪了江瀾駭濤真乃如橫江起的白浪,更是巧妙地溶入了人處江面時的憂郁心情。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長江肆虐的洪水,和新世紀第一個年代中葉“東方之星”游輪,在風雨夜于長江荊江段翻沉的慘烈事故,都印證并源出“青波渺茫,駭濤形藏”,以致長江嗚咽,“洞庭斷腸”……因此,此闋詞句不僅將江流描寫得十分精到,而且情感濃烈,讓讀者既能感受到氣象萬千,還會聯想到慘目傷心的水患災害。詞作到如此境界,已是觀景達情,情系家國啊!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我第一次讀到時的理解。通讀全篇之后,作者是要表達一種崇高的理想,或者是一個夢想吧。但理想又與現實相去甚遠,這在下一闕詞里已經加深、明朗了——有詩書大塊,高山流水。子期不遇,弦裂琴傷。旨到宜昌,朝天門外,盡是功名膝蓋忙。這一段又是一個“子期伯牙”的典故和朝天門始建的來歷史實。伯牙不遇子期,猶如千里馬難遇伯樂。會寫詩的人看事物總不同尋常,善于物為我用,此時的朝天門在詩人的眼里是一片跪迎圣旨的文臣武將,都是追名逐利者。作者明知現實骨感,但仍飽滿昂揚、上進的思想,行文至尾,借用唐朝詩人孟郊的一首詩中的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作全為篇結尾——誰不想,踏長安蹄疾,意氣飛揚。 縱覽22章詞作,豪放如“我才入夢換人間。勁風堅,壓山巔。”“河山萬里并成肩。雪為箋,筆風前。傾盡九霄書大地,春不遠,蘊詩篇。”一夜紛飛的大雪,讓作者頓生鏗鏘豪情,凜寒笑雪望春之志油然而生! 更有婉約如“青嫩草,萋萋住。山倒映,思如絮。宛在水中坻,紛紛煙雨。我是人間惆悵客,偏偏鳧鶩雙雙舞。”作者在這闋詞中,觸景生情,巧用《詩·清風·兼葭》里“宛在水中坻”一句,將如絮的思緒喻意為蕩漾水里的紛紛煙雨,眼瞥宛若煙雨般的水痕波紋。作者一下跨越千年,又借用到了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浣溪沙》中的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以此表述此時踏春的惆悵心情。隨之,一個回馬轉筆——偏偏鳧鶩雙雙舞。想不了、念一曲清詞,難成句。傷感之情陡添,只因去年的病樹今朝已是鳥語花香;蜿蜒西去的舊堤春色,卻是盡顯“柳枝拂拂難分處”。婉約詞作到如此極致,應堪比柳永了。整首詞盡顯一疊疊圓潤清麗的語言,彰示出猶為婉轉含蓄的柔美音律,把一個風花雪月的纏綿悱惻之情軟噥噥的如云逸,如風吟,如水潺,如百花竟綻芳華于天地間…… 作 者 簡 介 夏桐柏,筆名聽雨,湖北省監利市人,中共黨員,多年從事廣電媒體記者、編輯和宣傳管理工作。現為中國散文網、中國西部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家協會、國際詩詞協會、燕京藝術交流協會會員。2018年獲“全國先進文藝工作者”、“改革開放四十周年2018年中國文藝風采人物”稱號,并入編《中國文藝風采人物辭海》。所撰作品至今已在央視及省市廣電媒體和《上海散文》雜志、并《散文界》、《西散南國文學》、《中國散文網》、《國際詩歌網》、和《中國作家在線》、《今日頭條》等多家知名網絡文學網站播出、刊載和發布新聞通訊、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和散文、隨筆文字約30多萬字。曾多次在“李煜文學獎”、“第二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中華大地之光”、“相約北京”、“中國當代散文精選”、“中國最美游記”等征文大賽中獲獎。有散文作品入編《中國詩文書畫家名作金榜集》、《時光剪影·當代文學作品精選》和各次大賽“獲獎作品匯編”等書卷。已專著出版《走向遠方》散文集。2021-04-11
-
看彼岸花開——讀盧小夫《待到梨花落》有感 | 楊歲燕看彼岸花開 ——讀盧小夫《待到梨花落》有感 作者|楊歲燕 2020年10月去重慶參加第二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頒獎典禮,有幸見到盧小夫主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博學多才,成熟穩重,一口濃重的湖南腔。 頒獎典禮上,盧小夫的發言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神采飛揚,由此可見他對文學的摯愛與執著。而后的小范圍交談,也能看出他談吐不凡,才華出眾。 都說英雄不問出處,在汨羅江邊長大的盧小夫14歲發表處女作,15歲征文得獎。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努力一分回報,一分思考一分成長,一分拼搏一分希望。也許,一分真的很少,但是無數個一分的積累,定能成就人生的夢想。盧小夫就是其中的一個,一邊讀萬卷書,一邊行萬里路,并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匯成一本自選集《待到梨花落》。當我得知這本書將在春節后發行,心中開始盼望。多數人喜歡寫花開,而盧小夫寫花落。書名讓我好奇,花落里藏著什么呢,人生的奧秘?文學的奧秘?愛情的奧秘?還是生命的奧秘?不得而知,期待梨花落,期待從盧小夫的文字里找到答案。 三月中旬,正值梨花開放季節,收到盼望已久的書。該書的序是由著名散文家、漢中文聯副主席、學生課本《山中訪友》作者李漢榮老師作序。李老師在序里這樣寫道:“小夫無論記游、記事、記情,均有生活體驗和生命體驗的厚實底子,更重要的是他有著因廣讀博學而得的學問涵養、因嚴格修為而得的道德修養、因長期自我教育而得的生命教養作為文字背后的深廣背景,這就使他的文字既有著生活的寬度,也有著情感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 全書由《葉落紛紛》《臨水登山》《東海揚塵》《倦鳥知返》《寸草春暉》五個部分組成。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到萬水千山走遍;從童年的回憶寫到揮之不去的鄉情;從對父母的深深眷戀寫到對汨羅江的悠悠情懷;從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寫到悲歡離合的愛情。每一篇都清澈見底,散發出真善美,每一篇都短小精煉,觸動心靈。 對一個作家而言,寫什么不重要,怎么寫、怎么表達才最重要。 細讀盧小夫這本書,感覺耳目一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意境優美 《待到梨花落》“在這個季節,有了桃花盛開,一朵梨花注定寂寞千年。春天還沒有結束,我的夢就跌落在亂花叢中。”桃花開了,梨花要寂寞千年。看似絕望卻又轉憂為喜。“自從風起,我就有了夢,有了遠方。”寫痛不見痛,非一般人所能做到。《茶之春》“落花流水春去也。花開過要瘦,葉青過要黃。世間的萬物,又有誰能逃過季節的更替?”內心的無奈、憂傷通過品茶慢慢釋懷,情不自禁發出感慨:“讓百花去爭艷,讓萬木去爭春。”《落櫻》“我懷揣著你重重疊疊的美麗,走上了漫長的追尋,在無數個花事里,再也找不到你那粉色而清澈的吻,再也喚不起那剎那噴薄而出的溫泉,再也找不到和你相同的,那一簇櫻花。”這一段花中有景,景中有情,既美好,又凄楚。 二,文題醒目 寫文章有一句行話,叫做“題好文一半”,意思是擬出一個好標題,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在文章中,標題最能凝練傳神地表達主題思想,也最能吸引讀者的眼球。找到這樣言簡意賅、醒目提神的一句話,實在不容易。所以胡喬木說:“寫文章也不容易,做標題更難。有時候想一個好的標題,等于寫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俗話說:“看文先看題。”一篇文章,標題總是最先闖入讀者的視線,成為閱讀的起點。很多人讀書看報都有先瀏覽標題的習慣,如果眼前一亮,就會產生看下去的興趣。這就要求標題要力求醒目、惹眼。盧小夫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待到梨花落的“落”字,茶之淚的“淚”字,四月飛花盡的“盡”字,有請春天的“請”字,不僅醒目還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開卷有益 杜甫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盧小夫的文字清新靚麗,直戳心底;言之有物,給人啟發;有血有肉,細膩傳神。從去拉薩的路上,想到文成公主歷經三年去拉薩完婚的情境,把一個小女子的命運與家國情懷結合到一起;從去青海湖的附近,想到貴為拉薩王的倉央嘉措為愛情而亡命天涯的故事;從漢中石門棧道上,想到漢高祖、曹操、韓信、張騫等歷史英雄人物,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其創造的價值。 四,妙用詩詞 翻開盧小夫的文字,唐詩宋詞迎面而來。比如《落櫻》:又到了春暖花開,一個多么撩人的陽春四月天啊。春風拂動了最后一枝吐綠的楊柳。“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櫻花再紅陌上,櫻花開滿心田,櫻花又舞動了我的心中最初的那個痛處。比如《別了,土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物是人非了,歷史只留下了土樓供人觀瞻。游客絡繹不絕,都在不停地拍照留念。有誰問起當初的主人嗎?問起是怎么建成此樓?嗨,如一本傳世之作,又有幾人知道它的作者熬過多少日夜,有多少心酸的故事。又比如《踏雪思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人間的情愛,又何曾不是一場雪呢?來時如醉如癡,纏纏綿綿;散時凄凄涼涼,無影無蹤。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詞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詞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 盧小夫,筆名黑老曉夫,湖南人,是一位勤奮的多產作家,閱讀他的作品,常常令我們檢討自己。當然,《待到梨花落》僅僅是盧小夫生命中的一小段歷程。他的文字,看似簡單卻有思想,有意境,有美感,有禪意。他曾在一首詩里這樣寫到:“我也不想做故鄉的逆子/就用兩岸的青山/合上一本詩集/看彼岸花開。”希望不久之后,我們還能讀到他更優秀的作品。 作 者 簡 介 楊歲燕,筆名北燕子,內蒙古興安盟作協會員,興安盟詩協會員,烏蘭浩特市作家協會理事。愛好文學,旅游,行走于城市之間,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2021-04-11
-
河南張正義:學會說話學會說話 ——《心田留與子孫耕》讀后 河南 張正義 也許是網絡互聯的因緣,我結識了博名叫“水韻風痕”的博友,收到水韻先生寄來的《心田留與子孫耕》一書,我真是如獲至寶。他的語言很樸實,沒有一句漂亮話,但很實在,有擲地有聲之感。 他在《心田留與子孫耕》一書中,提出了“學會說話”的命題。這一命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沉重。有人肯定會說是個人都會說話,其實不然。他提出這一命題意在說話要講求說話的藝術性。正如他所說:話,誰都會說,可是要說得恰當、得體,卻十分不容易。會說話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會說話也是最能表現人格魅力的要素之一。會說話是指說話有分寸,但本質上要誠實率真,坦蕩大氣,該直率則不隱晦,能委婉但不虛偽,說錯了,當即坦誠道歉。這樣,會使自己永遠處于主動,博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以上這些,算是我膚淺的讀后感吧,也表達了筆者對博友辛勤勞動的一份謝意和回報。學會這些,對于我乃至女兒今后的處世為人大有裨益。 不管是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流,還是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的人際交流,會說話是一門總是得不到滿分、永遠也學不完的學問。學會說話,的確不容易!2021-04-11